About Me

My photo
歡迎來信 dskuo77@gmail.com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愛琴海之旅 (十三) 馬拉松與埃及豔后 — 雅典附近幾場決定歷史的戰役 (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至下列網頁按〝like以後就可以較快得知此部落格的新動態 謝謝!)   - October 5, 2015
https://www.facebook.com/gliding.cloud
 
    Actium 戰役

我在寫這一篇之前,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相信許多朋友對「埃及豔后」的故事都耳熟能詳,所以我須要重述這個背景故事呢?還是只集中在最後的那場戰役上?最後,我想為了資訊的完整性,我還是描述一下背景故事比較好。

許多人聽到古羅馬常常想到帝國政治,其實古羅馬的政治史,並不這麼單純。古羅馬一開始是一個王國,到了西元前第六世紀末,羅馬人受不了王族的濫權,於是在509 BC 推翻了國王,而建立了共和政體。 從此,羅馬公民就承襲了很強烈的反專權文化。所以到西元前40年代,凱撒在政壇上已經無敵手的時候,就在 44 BC被一些元老院的成員,相信他即將專政而加以刺殺。巧的是,刺客的首腦之一Marcus Junius Brutus,其先祖就是四百多年前推翻羅馬王國的領導者之一。

凱撒被刺之後,羅馬陷入內戰,先是支持凱撒的陣營、和反對凱撒的陣營之間的爭戰。支持凱撒的陣營成立了Second Triumvirate(第二次三巨頭),來合擊反對凱撒的陣營。很快地,反對凱撒的陣營就被擊敗了。而三巨頭得勝之後,將羅馬的版圖分成三塊,由凱撒的義子Gaius Octavius(奧大維)掌管西半部,凱撒的最傑出的手下Antonius Marcus(安東尼)掌管東半部,而勢力最弱的Marcus Lepidus,則掌管北非。這樣的安排,當時看起來可能無關宏旨,可是對幾年後事情的發展,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關鍵在於:羅馬城位於奧大維的管轄區,而埃及則鄰近安東尼的管轄區

當時的埃及統治家族,已經和古埃及的統治階層沒有關係了,而是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後,他的帝國被其手下分割成的幾個王國之一。羅馬強大之後,到處開疆闢土,埃及王國遲早會被併吞。於是當時的埃及女王 Cleopatra ,想利用個人外交、來延緩埃及王國被羅馬併吞。這樣的個人外交,包括在凱撒生前當凱撒的情婦,後來並產下一子名為 Caesarion。據說凱撒對此子,既沒承認,也沒否認。

三巨頭三分天下之後,安東尼離開羅馬城到東部上任,而Cleopatra則開始對他展開個人外交,並且很成功地擄獲其心。同時由於埃及有豐富的資源,對安東尼的軍事實力很有幫助,於是兩人於公於私都變得密不可分。而這樣的關係,被奧大維利用成為反安東尼文宣的主題:Cleopatra被奧大維刻劃成想借安東尼來成為羅馬女王,而安東尼則全力支持她的計畫。這樣的野心計畫,是反專權的羅馬公民所不能容忍的,特別是當野心者是一個外國君主時。奧大維是很出色的文宣鬥士,而安東尼長期不在羅馬城,也進一步削弱了他反擊的能力。於是安東尼逐漸失去了部分支持者,而兩人的勢力消長,也一步步地造就了奧大維有實力攤牌的局勢。於是在 32 BC,奧大維向Cleopatra宣戰。他並沒有向安東尼宣戰,雖然安東尼才是他的真正目標。
 
 
宣戰之後,安東尼的軍隊由埃及借道土耳其半島的西海岸,抵達希臘。在希臘數處布下幾個軍團,主力則前進至希臘西部Ambracian Gulf的南岸當時稱為 Actium的地方。安東尼的海軍、和Cleopatra的海軍,也到達Ambracian Gulf附近集結。奧大維的海、陸軍隊,則沿著巴爾幹半島的西海岸南下,至Ambracian Gulf北岸及附近海域與安東尼的軍隊對峙。雙方的兵力並沒有顯著的落差,譬如說:安東尼和Cleopatra的海軍總共大約有 290 艘戰船,而奧大維的海軍則大約有 250 艘戰船。起初,雙方都嘗試了幾次陸上攻擊,也都沒有斬獲,於是海戰成了解開僵局的方法。

 
據說在海戰之前,Cleopatra就主張將海軍撤回埃及,再尋決戰。傳到後世的資訊,不是很清楚安東尼當時是否完全同意。而且安東尼的大批陸軍,已經在佈在希臘,要跟著撤回埃及,並非易事。無論如何,在31 BC九月二日、安東尼的海軍出擊時,起初並沒有很明顯的撤退布陣,還是以左、中、右三翼,來面對奧大維海軍的右、中、左三翼。而只有 Cleopatra 的六十艘戰船排在後方當後備,有可能是個撤軍的布局。開戰後,雙方鏖戰了一陣子,還沒有明顯的勝負。 忽然間,Cleopatra 率她的船隊,從一個空檔中突圍而出,揚長而去。這對安東尼的戰陣,當然是一大震憾。更要命的是,安東尼不久之後,也帶著四十艘戰船跟著離去,留下大部分的戰船,以及好幾個軍團的陸軍,去面對奧大維和他的軍隊。我想後面的結果,也無庸贅言了。

安東尼和Cleopatra回到埃及之後,奧大維當然不會就此放過。隔年春天,就找上門來。安東尼戰敗先自盡,而Cleopatra據說想誘惑奧大維未果,也跟著自盡。而唯一可以聲稱凱撒嫡系,來挑戰奧大維繼承權的Caesarion,也被奧大維處決。 值得一提的是:奧大維獨攬大權之後,深知羅馬公民對獨裁政治的反感,所以極力製造出羅馬還是共和政體的假象。而羅馬也在他的麻醉劑之下,大致平靜地從共和政體、蛻變成西方世界最大的帝國。而奧大維的政績還不錯,也減少了羅馬公民反抗他的機會。

Actium 戰役的結果,結束了共和政體在羅馬城479年長的歷史,也開始了一段507年長的帝制,直到 476 AD 西羅馬淪亡為止。一座強烈反專權的城邦,卻成了西方歷史上最知名的專權中心。如果再加上東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和奧匈帝國,帝制在歐洲盛行了將近兩千年。Actium 戰役的結果,「功」不可沒


    Lepanto 戰役

時光向前跳躍了一千多年。 鄂圖曼土耳其(Ottoman Turks)在 1299 AD 建立汗國以後,國力迅速成長,到 1400 AD,已經成為一個強大的帝國。它在 1453 AD 攻下君士坦丁堡,終結了一千年的東羅馬帝國之後,已經成為西方世界所向無敵、讓基督教歐洲危危可亟的武力。到十六世紀中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逐漸鞏固了在愛琴海的勢力,開始奪取基督教歐洲在地中海東部殘存的據點,包括塞浦路斯島,為前進歐洲本土而鋪路。

塞浦路斯島當時是由威尼斯共和國所統領。1571 AD,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已經攻佔了大部份的塞浦路斯島,剩下的部分也危危可汲,歐洲即將完全失守地中海東部。(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地區,當時也已經被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攻佔。)為了挽回頹勢,羅馬教宗號召歐洲國家、聯合起來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進逼。當時神聖羅馬帝國和法國都各有內憂、自顧不暇,最後只有西班牙伸出援手。於是歐洲組成以威尼斯海軍和西班牙海軍為主力、幾個其他歐洲地區為輔的聯合海軍,來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海軍主力。 開戰前,鄂圖曼土耳其的海軍先到希臘西部的 Lepanto 附近集結。而歐洲聯合海軍則在西西里島鄰近義大利半島的 Messina 附近集結。十月七日,雙方大軍在 Lepanto 西方的海域開戰,經過大半天的鏖戰,歐洲的聯軍讓專家跌破眼鏡,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這場勝利,讓歐洲國家的士氣大為振作;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所向無敵的迷思,第一次被打破了。雖然後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又獲得了幾次勝利,在東歐地區奪取了不少領土,但是抵擋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擴張、對歐洲國家來說,已經不再是不可能的任務了。在 1683 AD 的維也納之役(Battle of Vienna),歐洲國家終於遏止了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西向擴張。許多歷史學家都認為:要是沒有Battle of Lepanto 的勝利,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橫掃歐洲的可能性不小;基督教歐洲要存活的路途,將會艱辛許多。

Lepanto 在現代被稱為 Nafpaktos。它並不是我們旅行團的參觀項目之一,可是它碰巧是我們在希臘半島陸上旅行時Olympia Delphi 的一個夜宿點,這讓我有了寶貴的機會,來憑弔這個與歷史重要戰役息息相關的古城。 在Lepanto的西方不遠的地方,有一座美麗的白色橋樑。出了這一座橋再向西行不遠,就是四百多年前西歐國家生死存亡、臨危一搏的古戰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Battle of Lepanto 中西班牙的傷兵裡面,有一位後來成為西班牙的大文豪。他就是小說「Don Quixote」(唐吉訶德)的作者Miguel de Cervantes(塞凡提斯)和俄國大文毫托爾斯泰一樣,參戰的經驗在他們的作品裡,都投下了不少的影子。只不過在塞凡提斯的筆下,多了一些嘲諷的哀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