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My photo
歡迎來信 dskuo77@gmail.com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染色體 遺傳資訊表現過程的奧秘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至下列網頁按〝like〞,以後就可以較快得知此部落格的新動態。 謝謝!   - July 16, 2017     https://www.facebook.com/gliding.cloud

前一陣子,有朋友建議我和大家分享DNA領域的相關資訊,這篇文章算是對他的回應。

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生物的遺傳資訊,是儲存在細胞核裡的染色體裡面。更進一步地:這些染色體是由極為長串的 DNA 所組成。(「DNA」的中文名字,是饒舌的「去氧核醣核酸」。為了減低非生物專業的朋友的閱讀負擔,我在本文裡會儘量使用「DNA」這個學名縮寫。)

這些DNA雖然極為冗長,但是它們的基本架構並不複雜。它們是由四種“去氧核苷” 在不同的排列順序之下,經由核醣的支架建立起來的長鍊。這四種“去氧核苷”分別為「去氧腺苷」、「去氧鳥苷」、「去氧胞苷」、和「去氧胸苷」。同樣地,為了大家閱讀的方便,在本文裡我會儘量使用它們的學名縮寫:AGC、和 T

所以大家常聽到的「遺傳密碼」,事實上就是「AGC、和 T」這四個字母,在不同排列之下所組成的極長鍊列,附圖一是一個這樣的例子。DNA其實包含了兩條互相交繞的長鍊,但是其中一條長鍊裡的A,一定面對著另外一條長鍊裡的T 同樣地,其中一條長鍊裡的G,一定面對著另外一條長鍊裡的C。所以這兩條長鍊所攜帶的遺傳資訊是一樣的。這樣的備份互補結構,大大地增加了DNA 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在這個附圖裡,為了簡化圖示,所以我沒有去描繪兩條長鍊的螺旋狀交繞。)
 

在過去十數年,科學界已經找到解碼的生化分析法,也已經解出不少生物的遺傳密碼。可是是否同樣的遺傳密碼、就會導致同樣的生理狀態呢? 答案是否定的, 因為這些遺傳密碼所代表的基因,只有一部分會被表現出來。至於那些部分會被表現出來呢?則因個體而異,其影響因素明顯包含了環境。因此「DNA 的遺傳資訊如何表現?」在近年來成為與「破解遺傳密碼」同樣重要的遺傳學研究課題。

DNA 對個體生理狀態的影響,主要是經由它所製造出來的蛋白質種類。在DNA的長串當中,散落地存在著許多片段,這些片段的「AGC、和 T」的排列方式,是製造蛋白質時所依據的「模子」,所以它們經常被稱為「基因」。可是這些「模子片段」加起來的總長度,只佔了DNA總長度的一小部份。剩下來分布在這些「模子」之間的DNA片段,大部分是用來控制或影響這些「模子片段」會不會被用來製造蛋白質。更有趣的是:這些控制或影響,並非DNA本身就可以達成,而是需要不少其他化學物質的參與。

事實上,蛋白質並不是直接由「DNA模子」製造出來的,而是從「DNA模子」先烙印出一些叫messenger RNA」(中譯成「信使核糖核酸」或是「信使RNA」)的中介模子,再從 messenger RNA 轉譯出蛋白質。

通常在一個DNA「模子片段」的前面,會有一段DNA是控制這個「模子片段」的主要開關區,術語上稱之為「promoter」。在「模子片段」要開始被烙印之前,一些被稱為「RNA polymerase」(中譯成「RNA聚合酶」)的酵素會連結到 promoter 上,然後開始試圖根據「模子片段」一個字母(AGC、或 T)挨一個字母地去烙印「信使RNA」,這個過程在術語上稱為「transcription」(中譯成「轉錄」)。「轉錄」的過程經常會夭折而需要重來,等轉錄達到一個基本的「信使RNA」長度時,「RNA聚合酶」會在一些化學物質的幫助之下脫離 promoter 區,而沿著「模子片段」逐步往下移動,直到把整個「信使RNA」轉錄完成。「RNA聚合酶」的出現數量及工作效率,則會受到一些其他非DNA化學物質的控制。這些化學物質,被統稱為「Transcription Factor」(中譯成「轉錄因子」)。有些「轉錄因子」會促進「信使RNA」的產生,有些「轉錄因子」則相反。


截至目前為止,大家已經可以看到:DNA 製造蛋白質的過程,會受到不少非DNA物質的控制或影響。事實上,從「信使RNA」到「蛋白質」的後續過程裡,還會遇到更多的非DNA物質的參與、控制、或影響。另外,光是在從「DNA模子片段」到「信使RNA」的這個第一個階段,就還有兩種重要的控制影響機制、是不涉及DNA骨架裡AGC、和 T 的排列順序的。這兩種機制的重要性,在於它們所造成的影響,並不會因為細胞的世代更新而消失,所以它們的效果是長期性和累積性的。這種持續累積性,對生物個體特性的穩定發展,是很重要的。 可是另一方面,對像癌症之類慢性疾病的生成與發展,也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種機制,是有時候一些像 Methyl (中譯成「甲基」)或是 Acetyl (中譯成「乙醯基」)的基本化學單位,會連結到 DNA p romoter區,因而改變 promoter區的形狀或電荷分布,而讓「RNA聚合酶」比較容易或是比較不容易連結到 promoter區,來啟動「信使RNA」的製造。這樣的變化,會強烈地影響某些「基因」(DNA模子片段)被表現出來的程度。目前已經發現某些癌細胞裡面所累積的這種變異,遠多於DNA骨架裡 AGC、和 T 排列順序的突變,所以它反而比DNA遺傳密碼突變,更可能是導致某些癌症的主因。

至於第二種機制,就牽涉到 DNA 的堆積結構。 在細胞核狹小的空間裡,DNA 的長鍊是無法全部展開的,而是有很大一部份纏繞在一種叫做 Histone(中譯成「組織蛋白」)的物質上。例如人體的 DNA,是纏繞在四對不同的「組織蛋白」上(總共八個),然後由第五種「組織蛋白」將整體約束成一個叫做 Nucleosome(中譯成「核小體」)的單位。「核小體」的纏繞程度有鬆有緊,而相鄰的「核小體」之間,也經常會有一段或長或短的未纏繞DNA
 


由於從DNA烙印「信使RNA」的過程,須要RNA聚合酶」及其他相關的化學物質能夠接近該基因的 promoter 區及模子片段,所以如果 promoter 區及模子片段位於未纏繞的 DNA 部分,或是相應的「核小體」的纏繞程度較鬆弛的話,該基因被表現出來的機會就會較大。反之亦然。 有時候,「甲基」、「乙醯基」、或是其他的基本化學單位,也會連結到「組織蛋白」上。這種連結會改變「核小體」的纏繞緊密度,甚或移動「核小體」的位置,改變兩個「核小體」之間未纏繞的 DNA  範圍及長度,從而改變了一些基因是否會被表現出來?以及被表現的程度。

             DNA 遺傳資訊的表現方式,是一個相對新穎的研究領域,還有許多新的機制和細節正在被發現和瞭解當中。不過光是從以上的簡介,大家就已經可以看到:「遺傳密碼」之外的環境因素,其重要性並不亞於「遺傳密碼」本身。換言之:醫生不但須要知道病人的基因長成怎麼樣子,還須要知道有那些正常或有益的基因被關起來了?或是有那些變異或有害的基因正在大量運作譬如說,就目前所知,已經有不少癌症,包括直腸癌、胃癌、肺癌、攝護腺癌、子宮頸癌、乳癌……等等,遺傳資訊的表現異常所佔的成因,並不亞於遺傳資訊本身的異常。另外,在幾種重要的中樞神經疾病裡,例如 Alzheimer’s Disease(阿茲海默症)、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氏症)、及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漸凍人症)等等,也有類似的情形。 而這些新知,也帶動了不少這幾類疾病新療法的開發。 人類對大自然奧秘的探索,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附記: 由於右方 Archive 只能列出最近一百篇文章,所以我把其他的三十多篇文章的標題及連結列在一個稱為「文章列表的第二頁」的網頁上。如果您有興趣瀏覽那三十多篇文章,歡迎點選下方的連結。


文章列表的第二頁  http://dison-kuo.blogspot.com/2013/12/more-articles.html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