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My photo
歡迎來信 dskuo77@gmail.com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愛琴海之旅(三)雅典市景觀 —— 衛城之外 (下)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至下列網頁按〝like以後就可以較快得知此部落格的新動態 謝謝!     Nov. 18, 2014
https://www.facebook.com/gliding.cloud



        上一集和大家分享了一些雅典市區裡、除了衛城之外的景觀,而把重點放在古希臘時期和羅馬帝國的早期。 這一集則會順著歷史的長河,將重點轉移到較晚近的兩個重要時代:亦即拜占庭(Byzantine)時期,和十九世紀希臘脫離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獨立之後,開始的新古典風格(Neo-classicism)時期。

         Byzantine Empire 指的是第五世紀以後,特別是西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的東羅馬帝國。這個名字的來源,是因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 Constantinople(〝君士坦丁堡〞,後來又被土耳其人改稱為〝伊斯坦堡〞。我在後續的集次裡,會用不少的篇幅來介紹這個城市。)原來的名字是 Byzantium。它一直延續到 1453 年東羅馬帝國滅亡為止,不過 Byzantine Empire這個名稱是後世的史學家給的,當時的人只知道有 Roman Empire

         在這個將近一千年的漫長歲月裡,希臘地區的各個城市,分別在戰火和重建的輪迴中,經歷了不同的人為滄海桑田。 對於雅典來說,第十一世紀和第十二世紀,是一個特別正面的時期。雅典附近重要的拜占庭式建築,絕大多數是在這兩個世紀建成的。 這個時期,大約相對於中國的北宋。

         拜占庭式的建築,脫胎於羅馬式的建築,在東羅馬帝國境內被廣泛使用。它承襲了羅馬式建築的十字形平面構圖、圓拱、和廊柱等等元素(第三項源於希臘式建築)。 但是拜占庭式的建築,更注重於圓頂的使用和內部的裝飾,不少建築甚至擁有多個圓頂。但是當這個建築形式在西元第十一世紀和第十二世紀被移植到雅典時,卻產生了一種新的圓頂結構:原來典型的圓頂的底部是平整的,但是新的圓頂底部卻凹出幾個圓拱。而這些圓拱的底部,是由幾根廊柱來支撐。這種特殊的圓頂結構,被稱為〝Athenian Dome〞(雅典型圓頂)。為了讓大家方便比較,我在這裡也和大家分享一座原來的拜占庭式圓頂。這一座教堂叫做 Metropolitan Cathedral of Athens,是雅典的主教座堂,始建於西元1842年,距離現代希臘的獨立只有十年。

 

       至於建造於西元第十一世紀和第十二世紀,有雅典型圓頂的拜占庭式建築,在雅典倖存了十多座。我這一行在倉促之間,還幸運地見到了其中三座:
 
一)Church of the Holy Apostles
這一座教堂大約建於1000 AD,是最早的雅典型圓頂的拜占庭式建築之一。此外,它位在上一集所介紹的 Ancient AgoraStoa of Attalos 這兩個古蹟的旁邊,由此可以見其重要性。和上圖比對一下,就可以看到雅典型圓頂的特色。


 (二)Church of Transfiguration (Kottakis)
            這一座教堂建於第十一世紀後半,兩邊的鐘塔則是1900年左右才增建的。


(三)Church of Transfiguration of the Savior (Metamorforsi Tou Sotiro)
        這一座教堂也建於第十一世紀,和上面一個例子的教堂的英文翻譯名稱、建築年代、和位置都相當接近,而其雅典型的圓頂也十分相像,所以兩者很容易混淆,須要用我在括弧內所示的希臘文別稱來區分。它是我從衛城步行下山時,在路上不期而遇的。回想起這幾座不起眼地委身在民宅巷弄之間的蒼老房舍,居然是與歐陽修、蘇東坡等先哲同壽的古蹟,心裡不禁感慨萬千。
 

雅典的中興好景不長。那時信奉回教的鄂圖曼土耳其人日益壯大,嚴重威脅到東羅馬帝國的存亡。雖然東羅馬帝國和鄂圖曼土耳其人之間的戰火沒有蔓延到雅典,雅典可是卻受了以營救東羅馬帝國為名的歐洲十字軍的不少干擾,因為這些十字軍裡面,有些成員其實是在和君士坦丁堡暗爭領土。最諷刺的例子,是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軍,他們索性就直接攻佔了君士坦丁堡,把原來的東羅馬帝國皇帝趕走,另外扶立了受歐洲王室控制的皇帝。雅典也在此一事件之後,在三個歐洲權力的掌握中輾轉流落。它們依序是法國的 Burgundy 家族、西班牙的 Catalan 家族,和意大利的佛羅里倫斯政權。

西元 1453 年,鄂圖曼土耳其人終於攻破了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宣告壽終正寢。五年之後,雅典也落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手中,開始了三百多年的回教時期。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逐漸衰落,一些領地開始進行獨立的鬥爭。希臘地區是這鼓獨立風潮的先驅者之一,連英國浪漫派詩人Byron(拜倫),也變賣家產、捨命投入希臘的獨立抗爭。經過了多年的艱苦奮鬥,希臘終於在1833年獲得獨立。當時這個新生國的首都有幾個角逐者,最後是雅典雀屏中選。據說它當時的人口還剩下不到一萬人,能夠勝過其他較大的城市,大部分是因為過去的榮耀。

希臘獨立之後,新政府開始了新一波對雅典的建設,這個時期的建築大多可以歸在〝Neoclassism〞(新古典主義)的範疇,也就是將古希臘、羅馬的美術元素,廣泛地用在建築的內外,也經常和一些比較晚近的美術元素互相結合。我此行在車馬倥傯之際還有幸瞻仰到比較有名的幾座建築裡面的大半:

(一)Panathenaic Stadium
       我一直在和自己爭辯:要把這一景觀放在古希臘羅馬那一類來介紹呢?還是放在近代的這一類?一方面,這一座體育場的初建,早在西元前第六世紀。另一方面,它今天的外觀,實在讓人沒有古蹟的感覺。

            在古希臘時期,希臘地區除了 Olympic Game 之外,還有不少其他大大小小的體育競賽。雅典地區的體育競賽,就是在這一座體育場舉行的,所以它的名字是 Pan + Athenaic〞,〝Pan 是〝泛〞的意思。

這一座體育場曾經被荒廢了一千多年,直到第十九世紀開始,才獲得了多次的整修。1869年、1906年、2004年的奧運,都是在這裡舉行的。它是世界上唯一完全使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體育場,而且這些大理石和雅典衛城上的建築所用的大理石,是來自同一個特別的大理石礦場。我會在下一集介紹雅典衛城時,多談一下這一座大理石礦場。

(二)(modern) Academy of Athens
            自從柏拉圖辦了一個雅典學院之後,這個名稱在西方世界就一直受到相當的尊敬。可惜的是,原來的雅典學院在西元年,因為羅馬皇帝覺得希臘文化對基督教來說是異教文化,而加以關閉。十九世紀希臘獨立之後,就致力於恢復這個有光榮傳統的學術機構。

它大門正上方的三角形地區(tympanum or pediment),是一組精美的雕像群,刻劃的是我在上一集和大家分享的、Athena 從 Zeus 的頭部誕生的故事。 雕像群中央坐者是 Zeus ,左鄰是 Athena ,右鄰是把 Zeus 的頭劈開的男神,他的右手還拿著一把斧頭呢!

除了這一組雕像群之外,這一棟建築還附帶有不少其他精美的雕像,包括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雕像。可惜我們的遊覽車瞬間即過,我來不及將它們拍攝下來和大家分享。


(三)Zappeion
這一座建築的功能,有一點像以前台北市的中山堂,它提供給政府和民間一個舉行儀式或活動的場所。歐盟的一部分條約,就是在這裡簽訂的。它的內部有一個很美麗的圓形天井,由一圈希臘式的廊柱環繞著。如果朋友去雅典自由行的話,值得去拜訪一下。 它當時是由一位富人Evangelis Zappas 資助興建的,所以被命名為 Zappeion。這位富人也資助了上面提到的 Panathenaic Stadium 的一次大整修。



(四)National Archeological Museum

            希臘有許多博物館,裡面收藏最寶貴、也最豐富的,就是這一座了。它並不在我們旅行團的行程上,不過我利用了一個自由活動的空檔,自行去參觀了三個小時。稍後我會撰寫一集隨筆,專門介紹這一座博物館的一些收藏。


(五)Statue of Theodoros Kolokotronis and Old Parliament Building
這一座雕像,是希臘獨立抗爭的領導者Theodoros Kolokotronis。而雕像後面的建築,則是舊的希臘國會廳。


(六)Old Royal Palace – currently Parliament Building
希臘剛獨立時有一位國王,這是他的皇居。獨立之後十年(1843) ,許多軍人聚集於這座建築之前要求立憲,所以這座建築前面的廣場被稱為 Syntagma Square (憲法廣場)。後來王室被民主政體取代,這座建築也隨後被轉為新的國會大樓。


國會大樓前面有一座無名英雄碑,用來紀念為希臘獨立而捐軀的英雄。碑前有儀隊佔崗,每小時換崗一次。這個換崗儀式,成了許多遊客爭睹的場面。這份儀隊的任務,是由希臘陸軍裡面最出名的 Evzone 部隊來擔任的。目前要進入這個部隊的最低身高是 186 公分。



雅典市區(衛城之外)除了這兩集所介紹了的三類古蹟之外,還有一些精緻的雕像,我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其中四座。 這裡面最特殊的一座,是最後一張照片裡的英國浪漫派詩人拜倫。我稍早在一篇〝愛琴海之旅花絮〞裡面曾經介紹過這一座雕像,它的特殊點是希臘人以一位中老年的婦人來代表希臘。她和拜倫之間那種母子般的情愫,深刻地訴說著希臘人對拜倫的感念。行文至此,我想值得於本文末再一次引述這一位為希臘獨立而捐軀的詩人,在生前對希臘的一點謳歌。




 
下面是拜倫一首詩〝The isles of Greece〞裡的第一段:

*********************************************
 
The isles of Greece, the Isles of Greece!
Where burning Sappho (1) loved and sung,
Where grew the arts of war and peace,
Where Delos (2) rose, and Phoebus (3) sprung!
Eternal summer gilds them yet,
But all, except their sun, is set.
 
***********************************************
(我個人的註解):
1. Sappho 是西元前第六世紀、希臘的一位偉大的女詩人。她不僅被認為是西方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女性,即使和頂尖的男性文學家們相比,其光芒也在伯仲之間。 
2. Delos 是愛琴海中的一個小島。我覺得在這裡它代表了雙重的意義:(1) 它是古代汎希臘地區的宗教聖地,(2) 在西元前第五世紀波斯帝國侵略希臘的過程中,雅典城邦領頭組織了一個汎希臘的軍事聯盟,來抵抗波斯的侵略。而這個聯盟的金庫,就設在 Delos 島上,這個聯盟也因此被稱為 Delian League 
3. Phoebus Apollo 的別稱。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