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My photo
歡迎來信 dskuo77@gmail.com

Friday, December 13, 2013

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至下列網頁按〝like〞,以後就可以較快得知此部落格的新動態。 謝謝!   - April 19, 2018  facebook.com/gliding.cloud 


 



從二十世紀初,各國的政治經濟界就開始注意到全球性經濟和金融組織的重要性。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的摧殘之後,全球性經濟和金融組織的必要性更加迫切。於是,在西歐國家的領導之下,兩個相關的全球性經濟和金融組織在西元1945 年誕生了。它們分別是「國際貨幣基金會」(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七十年過去了,這兩個組織的宗旨及功能屢經數變,可是它們的全球性影響力仍然方興未艾,所以相當值得大家對它們的認識。 


第二次世界大戰形成的原因很多。在金融方面的一個常被提到的原因,是德國在第一次戰後以支付戰敗國贖款的名義,向國外借了許多錢,可是並沒有認真地去付贖款,而是把這些貸款的相當部分用在社會支出上面。於是,當國外的貸源不再流入時,德國的經濟就大受壓力,而進一步助長了當時正在崛起的國家主義(Nationalism 簡稱「Nazi」(納粹))。同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許多國家因為戰爭的支出,而積欠了許多債務,國際金融陷於相當緊繃的狀態,債權國和債務國都急切需要一個全球性的金融組織來協調溝通,及互通有無,以逐漸消弭國際金融的緊繃的狀態。於是在主要的債權國——美國,和主要的債務國——英國的號召之下,所有同盟國的代表,在美國New Hampshire州的 Bretton Woods 召開大會,史稱 Bretton Woods Conference」。它的兩位主導人是美國的代表 Harry Duster White 和英國的代表——赫赫有名的經濟學家「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Bretton Woods Conference 的主要結果之一,是催生了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總部都設在美國的首都華盛頓,這是因為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財政部長Henry Morgenthau Jr.,想把世界金融中心從倫敦和紐約搬到華盛頓。這一對兄弟組織被付與了不同的最初宗旨,一言以蔽之:國際貨幣基金會著眼於整個國家層次的財務問題,而世界銀行則關注在解決特定社會問題所需要的財務資源。 


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最初重心活動在於規範匯率。在Bretton Woods Conference 中,各國同意遵行以美元當中介貨幣的金本位(Gold Standard)貨幣制度。國際貨幣基金會就致力於監控匯率的穩定性。後來在西元1971年,美國放棄美元扮演中介貨幣的的角色,因而導致金本位制度的結束。從此國際貨幣基金會將其重心活動,轉移到提供資源、資訊、及技術指導,來幫助一些國家渡過財政危機。



在提供資源上,國際貨幣基金會的主要工具是「有條件的貸款」。其貸款資金的來源,是會員國所繳交的配額。配額的大小,與該國的經濟規模有關,最近的前三名分別是美國(大約18%)、日本(大約6.5%)、和中國(大約6.5%)。而各國在國際貨幣基金會決策的投票票數,也大致與配額成正比。貸款金額的貨幣單位,不是單獨的國家貨幣,而是由數種主要國家貨幣組成的單位,稱為「Special Drawing Right」(特別提款權,縮寫成「SDR」)。人民幣在 2016年被加入SDR的組成,目前的組成是:美元大約佔了42%,歐元大約 31%,人民幣大約11%,日圓大約8.3%,英鎊大約8.1% 2004年至目前,一個SDR大約相當於1.55個美元。



「有條件的貸款」的「條件」,通常是要求借款國家,推行國際貨幣基金會所為之設計的經濟金融改革,以便該國可以渡過金融危機,而於不久的將來有能力償還向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貸款。為了方便監督借款國家的確在進行經濟金融改革,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貸款通常是分期支付的,同時每一季都設有改革的指數目標。如果離目標太遠,國際貨幣基金會會決定停止支付下一季的貸款。 


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貸款,分成非優惠型(non-concessional)和優惠型(concessional)兩大類,優惠型是專門以貧窮國家為對象。以總貸款金額來看,非優惠型佔了大多數。譬如說,在 1995-2004年期間,每年批准的非優惠型貸款,大概在SDR20 billions (大約3百億美元)到40 billions (大約6百億美元)之間。而每年批准的優惠型貸款僅有大概在SDR1 billion (大約15億美元)到2 billions (大約30億美元)之間,大約僅佔5%。在2009年,國際貨幣基金會主要會員國同意投入更多資金,將國際貨幣基金會的貸款能力增加三倍到75億美元。此後,每年批准的非優惠型貸款,也大幅上昇至SDR40 billions (大約6百億美元)到70 billions (大約1千億美元)之間。

 
國際貨幣基金會所參與過解決的大型財政危機,包括了 1982年的石油危機、1991年開始的共產集團解體、1997 年的東南亞貨幣危機、1998 年的俄國財政危機、和2007年開始的美國房貸金融危機(之後並擴散到好幾個其他國家)。我把國際貨幣基金會從 1984 年到 2017 年貸款的支附及回收,作成了一張圖,並在圖中標示了共產集團解體、東南亞貨幣危機、俄國財政危機、和美國房貸金融危機的時間點。從這個圖可以看出來全球經濟體,的確在這幾個財政危機中,向國際貨幣基金會求助了相當大量的貸款。所以可以合理地推測:國際貨幣基金會在平息這些財政危機上,應該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同時,從這些資料中也可以計算出:國際貨幣基金會貸款的償債率相當高,達到97%。 


除了貸款之外,國際貨幣基金會每年會為會員國咨詢一次,提供國際貨幣基金會的研究分析資料及建議。國際貨幣基金會也將許多它的分析資料公開,成了國際經濟金融資料的一個主要來源,為學術研究和政府的國際經濟決策,提供了寶貴的資訊。 


像國際貨幣基金會這樣眾目所矚的機構,自然會招來不少的批評,也的確會有一些缺失。譬如說,它的貸款所附加的改革條件,雖然從經濟學的眼光來大部分是合理的,但還是被一些人批評是干預國家主權,或是不夠量身訂做。也有人批評說:可以貸款的可能性,會讓不肖政客更加肆無忌憚。另外,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內部運作是否廉潔公正,也有人質疑。譬如說:最近國際貨幣基金會核准對希臘貸款的過程,就有人發現相當草率,連國際貨幣基金會自己的內規都沒遵守。最丟臉的,是過去兩屆的行政首長 Managing Director,都因為個人醜聞而下台。不過平心而論,國際貨幣基金會還是利多於敝。要是沒有國際貨幣基金會作為緩衝的水庫,前述那幾個世界性的財政危機,很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波瀾。而這些波瀾,則可能會擴散成政治與社會的動亂,像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德國國家主義(納粹)的興起,財經問題就扮演了重要的助燃角色。 


1944Bretton Woods Conference所催生的另外一個重要機構,是「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銀行」的初始名稱是「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簡稱IBRD)(其實我個人覺得:「Reconstruction」翻譯成「重建」比「復興」來得貼切一些。)。後來又有四個相關的組織成立,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與其中在1960年成立的「國際開發協會」(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簡稱IDA)被合稱為「世界銀行」。而全部五個組織,則被合稱為「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 Group)。下面的介紹,我會集中在「世界銀行」。 


各國在IBRD IDA的配額並不相同。IBRD的前六大配額國依次為美國、日本、中國、德國、法國、和英國。而IDA的前六大配額國則依次為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和沙烏地阿拉伯。 

如同國際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的主旨也經歷過數變,一開始是放眼在援助被第二世界大戰破壞的地區的重健,後來則大致環繞在援助落後社區重建、普及教育、消除貧窮、增進健康(傳染病防治、營養、和衛生等等)、促進農業、保護環境……等方向,與國際貨幣基金會以整個國家的財政為主要援助對象的主旨,有顯然的不同,不過兩者之間難免有重複之處。同時,因為世界銀行援助的層級較低,每批貸款的金額也比較小,不過貸款的批數遠多於國際貨幣基金會,所以總額還是相當龐大,像2010年的貸款支付,就高達4百億美元。除了貸款,它也提供相關領域的咨詢,並且公開它在這些領域所搜急到的資料及分析結果。
 
像國際貨幣基金會一樣,世界銀行的貸款也是分成非優惠型和優惠型兩大類。非優惠型由IBRD經手;而優惠型則由IDA經手,後者專門提供給貧窮地區。我把這兩大類貸款近年來的貸出金額作了一張圖,從圖上可以看出:除了2009年到2011年這一段國際性經濟蕭條的期間之外,優惠型貸款的總額並沒有比非優惠型貸款小很多,這和在國際貨幣基金會的情況很不相同,反映出了這兩個組織的視野之間的差異。




世界銀行現任總裁在2012年的任命,更進一步地突顯了它和國際貨幣基金會之間的差異。這位總裁是韓裔美籍的Jim Yong Kim(韓文名字的漢字為「金墉」,Jim應該是後來加上的。),是一位醫師,其經歷偏向於公共衛生,特別是落後地區的傳染病防治,也當過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教授、和一所長春藤大學(Dartmouth College)的校長,可是完全不是出身於財經界,卻被當時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名出任全球最大銀行的總裁。他的任命,顯示出歐巴馬希望世界銀行能更進一步地貢獻在增進人類的福祉。Jim Yong Kim的第一個任期顯然受到了不少肯定,所以在 2016年,他被世界銀行的主要會員國一致通過續任五年。(順便提一下:2005年到2007年的總裁是Paul Wolfowitz 為現任「美台商業協會」(US-Taiwan Business Council)的主席。)

 

就像國際貨幣基金會一樣,世界銀行也受到了不少批評。最常見的是有人批評世界銀行所給與貸款的開發計劃,做了違反人道、或是破壞生態的行為。例如蓋水庫會要遷移居民、開發農業會破壞原始森林或威脅原住民文化、工業建設會蠶食農地……等等。其實這些問題的源頭,大部分來自於申請貸款或執行計劃的單位,而不是世界銀行。不過,世界銀行的確可以加強貸款前的審核,及放款後的監督,來減少這些負面效果。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到今天,已經有七十多年了。這麼長的大區域和平期間是很令人珍惜的。是不是國際貨幣基金會和世界銀行幫忙吸收了這期間部分的波瀾呢?另外,世界銀行是不是顯著地幫助了增進人類在和平期間的福祉呢?相信歷史會給我們一個明確的答案。

附記: 由於右方 Archive 只能列出最近一百篇文章,所以我把其他的三十多篇文章的標題及連結列在一個稱為「文章列表的第二頁」的網頁上。如果您有興趣瀏覽那三十多篇文章,歡迎點選下方的連結。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