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gliding.cloud
Beneath pale streets and broken stones,
Buried
the sagas and legends of ancient bones.
By the
Odeon and the grand Theater,
Neither
wind nor birds dare a murmur
To
disturb the peace of resting Amazons.
Di-Son
Kuo©2015
Ephesus 這一座古城,連結了一段相當漫長的地中海地區古代歷史。在古希臘的神話裡面,有一個女性戰士族,族人個個驍勇善戰,族名就叫作「Amazon」(亞馬遜)。而傳說中,Ephesus這座城、最初就是由她們建立的。後來,這一座城市在好幾個政治勢力之間輾轉易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
(一) 西元前第15世紀左右的 Hittite (西台)王國
(二) 西元前第12世紀左右的希臘 Ionian 移民潮
(三) 西元前第7世紀左右的 Lydia 王國
(四) 西元前第6世紀左右的 波斯帝國
(五) 西元前第5-4世紀左右的 古典希臘勢力
(六) 西元前第4世紀末的 亞歷山大帝國
(七) 西元前第3世紀的 Pergamum王國
(八) 西元前第2世紀、到西元後第6世紀的羅馬王國及羅馬帝國
之後就屬於地中海地區中古史的部份了,也是Ephesus這座城、開始逐漸衰落,最後以至於荒蕪的年代。在上述的這幾個政治勢力當中,算是第三項的Lydia 王國、和第八項的「羅馬王國及羅馬帝國」,對Ephesus的建設貢獻最大。提到Lydia 王國,就不得不提一個有趣的傳說:Lydia 王國當時的國王,名叫 「Croesus」, 他很喜愛希臘文化,也深信希臘人到神殿祈求神旨的傳統。有一次,他想和鄰國波斯開戰,可是又不太有信心,就到一座希臘神殿祈求神旨。結果神旨是:「如果你渡過和波斯的界河,有一個大國會滅亡。」Croesus聽了很高興,就興兵攻打波斯,結果卻是Lydia滅亡了。
Ephesus的繁榮,在「羅馬王國及羅馬帝國」期間、達到最高峰,人口幾乎是當時羅馬城的一半,是小亞細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而它後來的沒落,主要的原因是自然性的,而不是政治性的:它附近的河川,從上游山區帶下來的泥沙,逐漸將海岸線推離Ephesus,而使Ephesus逐漸失去了港口的功能,最終被棄居。到了近代,Ephesus已經有大部分被埋在薄土之下。 從十九世紀末開始,在奧地利的支援挖掘之下,一部份的Ephesus才開始重見天日。
在Ephesus的古建築當中,曾經最輝煌過的是 「Temple of Artemis」。「Artemis」 是希臘神話裡面的狩獵女神,相當於後來羅馬神話裡面的 「Dianna」,她和 Apollo是孿生兄妹。「Temple of Artemis」 被譽為古代七大奇觀之一,曾經幾度遭毀、又幾度被重建。有一次重建,適值亞歷山大帝國時期。據說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路過附近時,神殿重建尚未完成,亞歷山大大帝想資助重建,可是Ephesus居民不想讓亞歷山大大帝搶功,於是想出了一個理由來婉拒亞歷山大大帝。理由是:「一位神的殿堂,不適合由另外一位神來興建。」 好聰明的理由!
可惜的是:雖然經過了幾次重建,Temple of Artemis還是未能倖存。先是在 236 AD受到流竄的日耳曼人的打劫,後來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之後,因為Temple of Artemis屬於異教建築,而在 400 AD前後續遭破壞殆盡,讓後人不勝歔欷!
由於Ephesus在耶穌在世的期間,是小亞細亞地區的一個重要城市,所以它也在早期的基督教史裡,扮演了一些角色。其中最重要的事件是:「使徒保羅」(Apostle Paul)曾經在Ephesus停留,創建了一個初始的教會。他在Ephesus的期間,寫過一封書信給在Corinth(哥林多)的教會。 後來他在遭到迫害身亡之前不久,又寫了一封書信給Ephesus的教會。這兩封書信,都被收錄在新約聖經裡面,前者被稱為「哥林多前書」,以別於另外一封、也是寫給Corinth教會的書信。
數十年之後,據信是「約翰福音」和「啟示錄」的作者「使徒約翰」,也到了Ephesus附近。甚至有人傳說:他帶了耶穌的母親同來。所以離Ephesus城不遠處,還有一座據傳是耶穌的母親晚年居住的房舍。基於這種種因緣,不少基督徒(包括新教、羅馬公教、和希臘正教)來到Ephesus,是抱著朝聖的心情。
Ephesus被考古挖掘出土的部分,面積很大,內容也相當豐富,比龐貝古城還要來得精彩。其中比較重要的項目,包括了:
(一)一處市政聚會場 (State Agora, 1st century BC)
(二)一座原有頂蓋的大音樂廳(Odeon, 2nd
century AD)
(三)幾處公共浴場(Bath)
(四)幾座神殿(Temple)
(五)一處市集場(Commercial Agora, 2nd
century BC)
(六)一座紀念碑(Memmius Monument, 1st
century AD)
(七)一間公共廁所(Latrine, 1st
century AD)
(八)幾處噴泉或流泉(Fountain)
(九)一座市政廳(Prytaneon, 3rd century BC)
(十)好幾處商店和住宅
(十一) 幾處健身房(Gymnasium)
(十二) 一座據稱可容三萬人的田徑場(Stadium, ~3rd
century BC)
(十三) 幾條主要的街道,其中多數是大理石路面的。
(十四) 一座重要的圖書館(Celsus Library,
117 AD)
(十五) 一座據稱可容兩萬人的劇場(Theater, 3rd
century BC)
除此之外,還有無數的廊柱和雕刻,其中有兩座比較特殊的小型雕刻。第一座是 Nike(希臘勝利女神)的淺浮雕,其中有一塊流線形的衣帶,據說是現代Nike牌運動器材的商標來源。 第二座小型雕刻,是醫神Asclepius神殿的一座浮雕,上面有後世用來代表醫藥界的雙蛇互繞圖案。
這些倖存的廊柱和雕刻,其年代大都不早於西元前第三世紀,所以它們的美術風格,和在雅典衛城上那些西元前第四、第五世紀、希臘古典盛期的美術風格,已經有顯著的不同了。(請參見本遊記的另外一章:《愛琴海之旅(四)雅典衛城》 http://dison-kuo.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53.html
)例如說:這裡的廊柱,已經大都是最華麗的「哥林多式」(Corinthian)廊柱了。而人像的雕刻,也脫離了古典唯美的訴求,而轉趨現實的眾生相了。
這些古蹟,雖然大都已經是斷垣殘壁了,但是它們數量與種類之多和集中,還是令我有時光倒溯的迷濛。在不遠處,彷彿還有亞馬遜女戰士們急促的馬蹄聲在迴盪…………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