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facebook.com/gliding.cloud
前一陣子我開始掛上 Facebook cover photo 的時候,有一位 Facebook 的朋友好心地送了一首杜甫的七言絕句。當時我發現那首詩,是唐詩格式的一個很好的範例,比大家所熟知的〝春望〞還要更嚴謹,所以就想找個機會和大家分享這個範例。可是後來一直被別的事情耽擱了下來,今天總算找到一個空檔。
我在所附的圖片裡,把這首詩的對仗用不同顏色標了出來,另外把各句的平仄也列了出來。這是唐七言詩最嚴謹的格式,杜甫也是最遵守這個格式的詩人,在這裡可以看出他一點都不含糊。 其實平仄的格式,除了這裡所列的 A、B、B、A 之外,也可以是A、B、A、B,不過以A、B、B、A較為生動。
我想會有朋友問道:現在是什麼時代了,為什麼還在注意這些老古董呢?這讓我想起歐洲音樂古典時期很重要的作曲家——海頓。他的作品裡也常常可以見到〝前句、後句〞、〝上行、下行〞等寫作技巧,所烘托出來的對稱與均衡。這些美學特質,深深地影響了後續一、兩百年的作曲家。所以雖然今天已經很少人會去使用唐詩的格式來創作,但是這些格式裡蘊藏的美學價質,是超越時空、值得珍惜的。
我在所附的圖片裡,把這首詩的對仗用不同顏色標了出來,另外把各句的平仄也列了出來。這是唐七言詩最嚴謹的格式,杜甫也是最遵守這個格式的詩人,在這裡可以看出他一點都不含糊。 其實平仄的格式,除了這裡所列的 A、B、B、A 之外,也可以是A、B、A、B,不過以A、B、B、A較為生動。
我想會有朋友問道:現在是什麼時代了,為什麼還在注意這些老古董呢?這讓我想起歐洲音樂古典時期很重要的作曲家——海頓。他的作品裡也常常可以見到〝前句、後句〞、〝上行、下行〞等寫作技巧,所烘托出來的對稱與均衡。這些美學特質,深深地影響了後續一、兩百年的作曲家。所以雖然今天已經很少人會去使用唐詩的格式來創作,但是這些格式裡蘊藏的美學價質,是超越時空、值得珍惜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ReplyDelete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ReplyDelete擇其善者而從之,則其惡者而改之
ReplyDele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