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out Me

My photo
歡迎來信 dskuo77@gmail.com

Tuesday, December 3, 2013

Halloween (萬聖節)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至下列網頁按〝like〞,以後就可以比較快得知此部落格的新動態。
https://www.facebook.com/gliding.cloud
      有朋友問我說:〝Halloween〞這個字原來是甚麼意思呢?

      在基督教的最早三百年裡,教會間歇性地受到幾波有羅馬帝國官方介入、甚或主導的迫害,因而有不少人殉教。所以在西元一百年至兩百年之間,就開始有信徒在這些殉教者的忌日進行追悼。後來殉教者的人數漸多,信徒也開始逐漸集中追悼的時機。在西元 735 年左右,羅馬教宗將追悼的時機,統一集中在每年十一月一日。殉教者裡有不少後來被教會封為聖徒,但是也有不少未被封聖的,甚至是無名英雄,都一併在這個時候追悼。古英文裡把聖者稱為〝Hallow〞,所以這個節日在英文裡,就被稱為大致相當於現代英文的〝All Hallows’Day〞,所以中文把它翻譯成〝萬聖節〞。 每年十月三十一日,是〝All Hallow s’Day〞的前夕,所以被稱為〝All Hallow s’Eve(ning)〞。後來這三個字就被簡縮成〝Halloween〞一個字了。


      那群眾在Halloween化裝的習俗,又是怎麼來的呢?歷史上有幾種不同的說法,不過必須先解釋一個基督教名詞〝Purgatory〞。 到了中古世紀,基督教的宇宙觀變得更為複雜,除了有天堂和地獄之外,又增加了一個中間區域叫做〝Purgatory〞。中文常常把它翻譯成〝煉獄〞,可是我個人覺得翻譯成〝滌罪獄〞比較恰當。它是給那些宗教信仰堅定,夠資格上天堂,可是又曾經失誤過的人的靈魂,在進入天堂之前暫時受苦滌罪的地方。有趣的是,大部分的教徒覺得比起地獄,滌罪獄要跟自己更有切身關係。因為教徒相信既然自己的宗教信仰堅定,會下地獄的機會不大,可是有多少人能篤定地說,自己一輩子都不曾犯錯呢?所以〝滌罪獄〞這個觀念,對中古世紀基督教徒的思想和行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十四世紀文藝復興早期,義大利的文學巨擘 Dante(但丁)寫了一部曠世巨作〝Divina Commedia〞(神曲),分成三部份各自描寫地獄、滌罪獄、和天堂。而他描寫滌罪獄的部分,最為精彩,裡面其實隱含了但丁對歷史上一些褒貶互見的人物的評斷。至十五、十六世紀,教會組織裡的一些腐化份子,更利用信徒對滌罪獄的特殊恐懼,而發售〝Indulgentia〞斂財,(〝Indulgentia〞中文翻譯成〝贖罪券〞。那些教會組織裡的斂財份子號稱購買贖罪券,可以減短留在滌罪獄的期間。),因而引發十六世紀的宗教革命,諸多新教教派對贖罪券大肆討發,滌罪獄的觀念也隨之勢微了。

      關於Halloween化裝的習俗,歷史上有些說法認為:滌罪獄和人世間在萬聖節前後最為接近,因之鬼魂也最容易影響人間。也有些說法認為:鬼魂在萬聖節由滌罪獄上昇至天堂的途中,會經過人間。另外有些說法則認為:新逝者的遊魂在萬聖節被祭拜而離開人間之前,可能會利用最後機會搗亂或復仇。不論是那一種說法,總而言之,人們認為在萬聖節前後,會有比較多機會遇到鬼魂。所以如果要讓鬼魂認不出來,就必須大事化裝。今天,這種宗教意識已經淡化了很多,許多人把化裝視為節慶習俗。不過一些教堂在十一月一日,還是有追悼聖徒的儀式。

      以上的這些敘述,會不會讓您聯想起中國的中元節呢?(相當於佛教裡的盂蘭盆節。)人類對不可知世界的想像與猜測,即使在相距頗遠的東、西方不同文化裡,也存在著類似的思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